為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支持和服務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形成梯次接續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格局,更好支撐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經北京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市政府辦公廳日前正式印發《關于實施“三大工程”進一步支持和服務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
6月21日下午,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若干措施》編制情況、主要內容以及推動落實的工作安排,并邀請企業代表、孵化器代表和相關區就享受政策及落實政策等問題回答媒體的提問。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宇蕾發布了相關政策。
《若干措施》分為實施“三大工程”、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健全工作機制三個部分,共17條措施。
第一部分實施“三大工程”,根據不同階段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需求,分階段提出8條具體措施。
一是實施“筑基擴容”工程,每年培育一批具有科技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企業成為高新技術企業,支持措施包括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服務體系,引導市場機構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培育,深入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報備即批準”試點等。
二是實施“小升規”工程,每年支持一批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壯大,支持措施包括建立“小升規”重點企業支持服務體系,加大資金和創新支持力度等。
三是實施“規升強”工程,支持形成一批綜合實力強、經濟貢獻大的高新技術企業,支持措施包括做好對“規升強”企業的跟蹤服務,支持“規升強”企業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等。
第二部分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從技術、資本、人才、市場和空間等方面提出5條具體措施精準支持企業做大做強。一是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支持力度,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創新資源的共享共用、支持承接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二是加強對企業的融資服務,支持金融機構開發專項信貸產品、加強與政府引導基金聯動、支持登陸北交所等。三是強化企業人才服務保障,加強緊缺及關鍵專業人才引進、暢通企業人才招聘渠道、校企聯合培養急需產業人才等。四是支持企業拓展產品市場,支持企業參與應用場景、給予首臺(套)政策支持、組織開展與國有企業創新產品(服務)對接等。五是做好企業空間及用地服務保障,建立空間用地需求清單、存量空間及土地信息臺賬,精準匹配和推送可用空間信息,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租金補貼支持等。
第三部分健全工作機制,包括加強工作組織實施、用好信息技術手段、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評估督導和強化全流程監管4條具體措施,確保政策措施落實落細,提升企業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2021年,北京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2.76萬家,在全國各城市中居首位,根據高新技術企業年報數據顯示,總收入6.56萬億元,同比增長43.38%;納稅總額2398.49億元,同比增長53.31%,對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拉動作用明顯。
高新技術企業是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主力軍,是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北京市高度重視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科技部指導下,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以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為契機,聚焦高新技術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訴求,把握階段性發展特征,會同20個委辦局和各區、經開區,在廣泛調研和深入討論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若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