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創業活動的日益火熱,很多創業者都有著成立公司開啟創業生涯的訴求。那么,創業者進行公司注冊,究竟是選擇成為小規模納稅人比較好?還是成為一般納稅人更具優勢呢?在本文中,我們將對這一問題進行簡要解答。

事實上,有關于公司注冊完成后,選擇成為小規模納稅人或者一般納稅人這一問題,創業者主要需從以下幾方面出發來進行綜合考量。
1、企業規模。如果創業者公司投資規模大,年銷售收入很快就會超過500萬元,那么建議直接認定為一般納稅人。但如若公司月銷售額預估在10萬元以下,則建議選擇小規模納稅人,因為這樣便可以享受增值稅免征稅收優惠政策。
2、未來客戶。如果企業未來的購買方主要是大客戶,那么他們可能不會接受3%征收率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因此,從企業業務拓展方面考慮,此種情況下建議企業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否則選擇小規模納稅人。
3、稅務抵扣。有關于稅務抵扣方面,其主要是指:如果公司成本費用構成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占比高,進項稅額抵扣充分,通過測算估計企業增值稅稅負低于3%,那么建議企業直接選擇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否則可選擇成為小規模納稅人。
4、所屬行業。如今,我國不同行業的企業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不同。所以,如果企業屬于16%稅率的行業,且屬于輕資產類型,鑒于此類企業增值稅稅負較高,所以,建議企業經營者選擇成為小規模納稅人,其他稅率較低行業則可選擇成為一般納稅人。
5、稅收優惠。當前,國家針對不同行業企業出臺了不同的稅收優惠政策,如軟件企業增值稅超稅負返還等增值稅優惠政策等等。所以,企業成為一般納稅人如能夠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則建議成為一般納稅人,否則可選擇成為小規模納稅人。
因此,綜合上述所需參照情況,創業者在完成公司注冊進行納稅人類型選擇時,便有必要從上述考慮因素出發,預估和判斷未來企業稅負,進而以確保選擇合適的增值稅納稅人身份,推動企業未來經營發展及稅務申報有序進行。所以,有關于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身份選擇,還需要創業者結合多種因素進行整體判斷。